今天是:   欢迎您访问天津金融网 - 天津权威金融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富+ > 正文

外资看好中国股市

2025-04-08 21:56:01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浏览量:
□蔡恩泽

近期,国际金融圈对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态度明显向好,多家知名金融机构纷纷抛出积极观点。在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外资加速流入中国市场。

外资机构充满信心

美国银行的策略团队认为,中美之间贸易和技术领域的紧张局势不会进一步恶化,当前正是布局中国股票的好时机,建议投资者积极做多。同时,2025年初美国股市结束了此前的连续上涨态势后,美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领先优势将缩小。

高盛也发布了一份备受关注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随着DeepSeek的迅速崛起,中概科技股迎来了重新估值的重要机遇期。基于此,高盛决定继续维持对MSCI中国指数的超配评级,并且预测今年该指数有望实现14%的涨幅;如果市场环境更为有利,涨幅甚至可能高达28%。高盛还特别提到,在AI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也将从中受益,特别是那些聚焦于软技术领域的上市公司,其股票表现有望超越市场平均水平。

德意志银行同样对中国股票市场充满信心,他们认为2025年将成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关键一年,届时中国股票长期存在的估值折价问题将得到根本性扭转。德意志银行分析认为,2024年起,A股和港股市场正式步入牛市周期,且这一上升趋势有望持续,甚至突破以往的历史高点。

贝莱德基金也在近期公开表态,对未来12至36个月的中国资本市场保持乐观展望,尤其看好中国股票以及利率债的投资潜力。

A股市场估值具有吸引力

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坚实的逻辑支撑。从估值层面来看,当前A股市场的估值极具吸引力。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其平均估值处于相对低位,而与之对比的标普500指数平均估值却处于高位。这种显著的估值差,使得中国股票在全球资产配置版图中犹如一颗闪耀的明珠,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在产业结构上,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转型升级阶段,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增长活力。以AI产业为例,中国的AI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拓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DeepSeek横空出世,打破美国ChatGPT4一统天下的格局。字节跳动旗下的云雀模型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在智能客服、内容创作辅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在机器人领域,大疆创新作为全球知名的无人机制造商,不断拓展机器人在农业、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低空经济领域同样发展迅猛,众多企业投身于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业务,如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项目,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策层面,经济稳定增长为市场繁荣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刺激消费方面,各地政府纷纷发放消费券,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杭州在过去的促销活动中,通过发放餐饮、文旅等消费券,带动了当地消费市场的活跃,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楼市稳定方面,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如优化房贷利率、放宽购房资格等,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在股市方面,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为股市注入长期稳定的资金流。

增加对中国市场配置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促使外资加速流向中国。美国股市长期处于高位,面临着估值回调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风险。而中国市场在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中占比仍然偏低,且与全球其他资产相关性较低,具有良好的分散风险作用,这使得外资有强烈的动力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

在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及港股呈现强劲的上涨态势。2025年1月,全球权益基金流入中国市场的规模达到33.3亿美元,较上月增加5.8亿美元,呈现边际加速趋势。国内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行动也起到了关键作用。2025年开年首月,A股市场掀起回购热潮,近5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进展公告,累计实施回购金额超过180亿元。美的集团在股价波动期间,果断实施回购计划,稳定了市场对公司的信心,也为行业树立了良好榜样。

当然,投资者也需清醒地认识到投资也存在风险。政治与经济博弈可能对中国出口链造成一定压制,内需复苏的进度也可能受到居民收入增速等因素的影响。但总体而言,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和中国股市的发展潜力依然巨大。多家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的看好,中国股市表现强劲,是中国经济实力、政策优势和市场活力的综合体现。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把握投资机遇,在市场波动中实现资产的稳健增长。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天津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天津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天津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金融网)”的作品,天津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Copyright ©  tjfinance.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天津金融网版权所有

邮箱: 371720604@qq.com   联系电话: 022-8685****   传真: 022-8685****

常年法律顾问:天津金融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刘仲奇  电话:1560214****

                                                       高级合伙人 张俊廷  电话:15602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经营许可证 津ICP备25100000号-1

·天津金融网络传媒中心 中国联通集团提供宽带支持


天津金融网微信公众平台

天津金融研究院
天津金融在线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