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点信成金”
2025-04-09 14:41:12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量:持续优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积极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单位作用,主动与自治区发改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通过专列条款的形式,明确压实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责任,逐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和涉农信息采集等重点工作,推动形成了全区统一、规范、完整的信用制度保障体系。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导地市分行与县级政府部门建立县域工作联系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积极创新服务应用模式,保障信用赋能落地实施。另外,推动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纳入自治区《2024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评方案》,不断丰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稳步推进涉农信息归集共享,夯实数据基础。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依托市场主体资源优势,持续推进涉农信息归集应用。一方面,利用市场化征信机构拓展涉农信息采集,指导备案企业征信机构——宁夏征信有限公司积极对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等政府部门,扩大涉农信息采集应用范围,在企业征信服务平台上搭建乡村振兴专区,向金融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市场化、产品化应用服务。截至2024年末,宁夏征信有限公司已收录11299户涉农主体信息,较上年末增加80.47%,包括基本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农业龙头企业信息等19类197项数据资源,与29家金融机构对接应用需求,助力涉农主体获得融资15.32亿元。另一方面,指导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信用信息归集,利用涉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贴近一线的优势,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自建的信贷管理系统,持续采集涉农信息,创新推出“枸杞贷”“粮易贷”“畜易贷”等涉农特色金融产品,有效满足涉农主体不同融资需求。
深入开展涉农主体信用评定,促进成果应用。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和涉农金融机构,不断优化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持续推动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精准识别农村经济主体信用状况,强化评定结果应用,截至2024年末,全区共评定信用户61万户、信用村1130个、信用乡镇72个。同时,在吴忠市以“三信”评定为抓手开展信用示范县创建,出台《同心县信用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推动政府成立领导小组,逐步形成“政府领导、人行推动、多方支持”的共建模式,努力打造宁夏首个“信用样板县”。在石嘴山市开展“政府+金融机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综合评价,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综合评价指导意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互联网+”数据采集机制,通过手机移动终端等实现信息自主上报更新,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评价结果创新金融产品,引入担保机制,对信用示范主体增信提额。截至2024年末,已为169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通过综合评价确定为示范级主体121家,累计授信7.79亿元。
多维度开展信用宣传普及,强化示范引领。中国人民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会同自治区人大法工委、发改委、高院等部门举办信用体系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大力宣传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环境的措施和成效。另外,还联合银川市发改委、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在银川市民大厅开展“推动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折页等方式,普及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同时,持续推进常态化宣传,组织地市分行和金融机构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入集市,针对性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关注自身信用状况,防范“征信修复”骗局,提升社会公众信用意识。
天津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天津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天津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金融网)”的作品,天津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如何实现乡村消费提振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双2025-04-09
- 发动金融“引擎” 为民营经济增动能2025-04-09
- 金融支持森林“四库”建设 “贷”动生态价2025-04-09
- 塞上江南“点信成金”2025-04-09
- 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2025-04-09
- 金融“春雨”正当其时2025-04-09
- 多措并举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2025-04-09
- 做“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守护者”2025-04-09
- 用心答好驻村帮扶“振兴卷”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