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万亿蓝海: 金融活水激发乡村消费新动能
2025-04-06 18:07:33 来源:金融时报 浏览量: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消费引擎正迸发出澎湃动能。作为战略新蓝海,覆盖近5亿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大关的乡村消费市场,正以高于城镇消费的增速领跑,成为扩内需战略的重要增长极。
政策春风吹拂下,农村消费生态焕发出蓬勃生机:“家电以旧换新”让老旧的洗衣机、冰箱光荣“退役”,“新能源汽车下乡”把实惠开进田间地头,快递进村工程让农民足不出户收寄商品,村支书化身直播间“带货达人”吆喝土特产,让农产品乘着冷链专列直奔北上广。这场消费升级大戏中,国家补贴的“真金白银”精准落袋千家万户。
乡村消费升级浪潮中,农村金融机构不仅提供资金供给,更深度重塑农村消费生态。金融服务依托数据分析预判需求,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创造”,提前布局智能家居、新能源农机等新兴领域;服务模式携手电商、物流企业共建县域网络,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协同”的跨越;通过将消费信贷数据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从“短期刺激”向“长效机制”的转型,为持续释放农村消费动能筑牢根基。
政策引领:顶层设计释放乡村消费潜能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一系列系统性政策框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激活乡村消费潜能。2025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与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制度性保障和方向性指引,推动城乡消费结构升级迭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增强农民消费能力是释放乡村消费潜能的核心抓手。《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重要位置,强调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以及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推动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升级。中央一号文件创新性地将联农带农机制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挂钩,落实在各地实践中,必将引导资源精准流向带动能力强的经营主体,形成“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正向循环。
完善城乡消费设施是打通供需堵点的关键举措。《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和“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设施建设,支持传统商业场所向新型消费空间转型。政策引导下,传统商业场所积极向智慧商圈转型,农村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铺开,城乡消费“双向通道”加速贯通。2013-2023年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1%,增速持续高于城镇0.9个百分点,2024年规模突破6.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金融支持的精准发力为乡村消费升级提供关键支撑。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普惠金融创新和产业链金融产品开发,构建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环节的金融服务体系。政策重点支持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供应链“资金流、商流、物流”三流融合。这一系统部署必将加速金融资源向县域下沉,激发县域消费市场活力,形成城乡消费网络良性循环的金融支点。
在政策引领下,乡村消费市场正以不断提升的品质活力,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随着农民增收机制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持续升级、金融服务体系深度渗透,乡村消费潜能释放已进入加速度阶段。这场由顶层设计牵引的消费变革,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更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辟战略纵深。
场景创新:金融服务嵌入消费全链条
当前,金融服务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农村消费全链条,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全场景支持网络。这种以“链式思维”为核心的金融创新,不仅破解了传统农村经济中的融资难题,更通过提升产业链效率、缩短商品流转周期,为消费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商贸流通领域是金融赋能的重点战场。在山西临汾尧都区,博翔农产品批发市场迁建初期面临商户融资难题,当地农商银行通过“一户一策”精准服务,为100余家商户提供综合金融支持,其中40余家获得信贷“及时雨”;山东济南泺口服装城的820家商户则体验到“量体裁衣”服务,累计1.35亿元的授信额度与数字化收款体系同步落地,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提升了交易效率。这些实践揭示了一个规律:当金融资源与商贸场景深度融合,既能激活区域经济活力,又能为消费市场输送更丰富的商品供给。
在生鲜农产品流通的关键节点,金融创新的场景化应用更为凸显。贵阳花溪区石板镇地利物流园内,满载蔬果的货车川流不息,经营大蒜的商户坦言:“每到销售旺季就需要临时周转资金,但缺乏固定资产抵押让贷款很困难。”贵阳农商银行针对这类“短、频、快”融资需求,创新推出依据进货量、销售流水动态核额的“超易农市贷”,配套“订单贷”形成产品矩阵,最快可实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这种以数据替代抵押物的授信模式,不仅解决了商户季节性资金缺口,更通过稳定供应链保障了当地农产品的稳定供给。
物流体系的智能化升级成为金融服务撬动消费升级的另一杠杆。在“中国河蟹之乡”山东微山县高楼乡,353平方公里的水域曾让大闸蟹运输面临“绕湖70公里、耗时1小时”的瓶颈。当地农商银行专项信贷支持物流企业,引入无人机跨湖运输与无人物流车接驳技术,将运输时间压缩至25分钟,实现“次晨达”全国配送。截至2024年10月,该行累计发放7.36亿元“渔业养殖贷”,惠及2682户养殖户,让“微山湖大闸蟹”突破地理限制走向全国餐桌。这种“金融+科技”的组合拳不仅突破了传统生鲜物流的时空限制,也让消费者享受到更新鲜、更平价的产品。
预制菜产业的崛起,则展现了金融支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渗透能力。湖北荆州依托江汉平原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加速建设华中预制菜产业高地。针对预制菜生产对冷链技术的严苛要求,荆州农商银行创新推出“首贷培育”“冷链运输贷”“冷库仓储”等链式金融服务,通过专项贷款支持企业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标准化冷库及引入智能设备。目前,该行累计为产业链授信5亿元,惠及119家小微企业,推动“荆州味道”通过高效冷链网络走向全国,带动3000余农户增收。
这些创新实践的本质,是构建起“金融资源注入-产业链效率提升-消费市场扩容”的良性循环。当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转周期因信贷支持而缩短,商户因灵活融资扩大经营规模,传导至消费端的便是更稳定的市场价格和更优质的商品供给。金融机构通过场景化服务将“无形”的金融产品转化为“有形”的产业动能,既破解了农业经济“抵押难”“贷款难”的固有难题,又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底层支撑。
以旧换新:“焕”出消费新动能
在春耕备耕的繁忙时节,山东武城县多方农机销售有限公司的仓库内,崭新的农业机具整齐排列。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智能农机订单量大幅增加,已售出100余台设备,但农户普遍存在资金缺口,需由企业先行垫付货款,导致流动资金压力骤增。关键时刻,武城农商银行精准投放200万元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这一场景正是农村消费升级的生动缩影,随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陆续落地,一场以“以旧换新”为抓手的消费变革正在广袤乡村全面铺开。
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精准设计“补贴+信贷”组合产品,深度绑定家电、家装等高频消费场景。以重庆农商行为例,其联合京东电器推出“国补焕新季”活动,整合政府最高20%补贴与信用卡分期免息、满减优惠,单场活动即实现1200万元消费授信,覆盖1.9万户家庭。类似实践在多地展开,如汉阴农商银行联合30余家商户推出家具家电低息分期服务;颍上农商银行通过云闪付平台实现“满2000减98”即时优惠,并与政府补贴形成叠加效应。通过政府补贴降低换新成本,叠加分期利率优惠缓解还款压力,这种双重杠杆机制有效激活了县域消费市场,彰显出金融工具撬动消费升级的乘数效应。
农机装备更新领域,金融创新更展现出精准滴灌的智慧。如天津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农业经营主体名单,为乐月农机合作社发放100万元“吉祥·好易贷”解决春耕采购难题,同步提供财务管理咨询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武城农商银行构建全产业链金融支持体系,为农机经销商发放贷款缓解垫资压力,农户贷款实现当日申贷当日到账,依托“农机贷”“富农贷”等产品累计服务20余户农机经营主体。通过“核心企业担保+产业链授信”模式,金融机构将农机生产商、经销商与农户串联为融资链条,叠加政府农机购置补贴、设备更新等政策优惠,有效降低农户购机成本,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田间地头的生产力。
科技赋能则为乡村消费变革按下“加速键”,多地农商银行通过移动终端将“线上申贷—补贴核验—即时放款”全流程嵌入消费场景,农民在乡镇卖场选购新家电时,扫码即可完成贷款申请与补贴审核,实现“即买即贷”的高效服务。例如,沛县农商银行构建“富民安居贷”产品体系,覆盖购房置换至智能家居全链条,针对家电以旧换新推出“沛泽家装贷”,提供最高30万元、利率3%的线上“秒批”服务;荔波农商银行则推出利率优惠、还款灵活的专属“焕新贷”,通过绿色通道实现现场授信与快速放款,精准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普惠提质:消费帮扶与消费升级协同互促
消费帮扶作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举措,正通过政策引导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构建起“政府搭台、市场运作、金融赋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多地农村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与服务网络,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帮扶路径,为破解农产品滞销、流通梗阻等难题提供了金融解决方案。
面对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堵点,多地农商银行创新构建起“直采保底+渠道升级+场景延伸”的三维帮扶体系。如紫阳农商银行通过优先采购本地农副产品、组织员工亲友消费、搭建“扶贫832”平台采购渠道等方式,累计实现40.04万元销售额。崇左农商银行开展年货展销活动,发放500张“微信年货代金券”激活消费,第一书记专区特色展销吸引市民踊跃参与。阿克苏农商银行针对香梨滞销问题,投入11.82万元帮扶资金直接采购。武乡农商银行则通过工会定向采购帮扶村小米,有效纾解农产品滞销压力。
推动消费帮扶与产业振兴的深度融合,成为金融机构提升帮扶效能的重要方向。上海农商银行以“乡村振兴网格化专班”机制为抓手,与金山区光明村开展共建,通过整合信用评价体系、整村授信等服务,提供1100余万元授信支持,针对桑黄种植项目创新发放普惠贷款支持技术改造,形成“产业链+金融链”双链融合服务模式。广西农商联合银行则聚焦区域特色产业,依托“利农商城”电商平台开展消费帮扶,累计助销八桂特色农产品超13亿元,并围绕“10+3+N”农业产业体系强化金融服务,通过“桂盛富民金融服务平台”实现5500亿元授信规模,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五级服务网络,推动沃柑、六堡茶等“桂字号”品牌走向规模化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消费帮扶正在完成从“短期助销”向“长效机制”的质变。当金融机构将普惠理念融入产业培育、将金融活水注入品质提升,消费帮扶必将释放更大潜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写下更生动的篇章。
天津金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天津金融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金融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天津金融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天津金融网)”的作品,天津金融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天津市科技金融路演中心助力尚德药缘获千万2025-04-06
- 撬动万亿蓝海: 金融活水激发乡村消费新动2025-04-06
- 外汇局天津市分局指导天津市银行自律机制简2025-04-06
- 外汇局天津市分局指导天津市银行自律机制发2025-04-06
-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探索“便利化+N”推2025-04-06
- 天津市“走出去”合作平台2025年海外投资业2025-04-06
- 天津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组织召开地方金融组织2025-04-05
- 牛犇犇“出征”CBA天津主场,打造篮球互动2025-03-31
- 以标准树标杆天津商业保理行业积极支持绿色2025-03-31